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抗战期间曾经一度荒废的六堡茶,又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促使这种高速度发展的形成,既有外部需要的因素,也有内部需要的因素。外需的因素是因为一度停产而导致东南亚茶叶市场的供给紧张,货源紧缺;内需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大量的外汇收入,但受国际环境的制约,中国货物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诸国,而东南亚国家需要的最大宗商品就是六堡茶。六堡茶的生产因此而被提升到战略物资般的高度。多种茶多卖茶叶给国家就是爱国之举。新分得土地的茶农们热情高涨,全心全力发展生产,从1951年复垦茶园开始,到1954年年产茶叶便已达到54万斤,1956年更是达到了56万斤的高峰。1953年,成立了中国茶叶总公司梧州支公司以及梧州茶厂,六堡茶由个性多元的时代进入了规范科学的发展空间。政府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如预购、贷款、全部收购、提高茶价、技术指导等方式加以扶持,六堡茶的产量逐渐得到增加,品质也提高很多。
在这个时期里,技术人员从保存茶叶的仓储环境变化而引起茶叶品质味道变化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渥堆制造熟茶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快速地把茶叶中的苦涩味去除,制作出类似于陈年老茶的品味来,把六堡茶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而且还可以把与六堡茶茶多酚和花青素含量相类的其它茶叶,制作成与之一样的六堡熟茶。这一发现,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全省推广,很快在横县、桂林等地就生产出了六堡茶,为六堡茶的大规模生产和出口创汇立下了大功。
进入70年代中后期,南洋的锡矿业开始逐渐萎缩,对六堡茶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减少。而对于南洋以外的其他销售区域如港澳地区等,因为制茶口味的变化以及其它品种如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等对市场的冲击,六堡茶开始进入滞销阶段。直至80年代中期南洋锡矿业全线下滑,六堡茶产业也深受其累,除了资本雄厚存货量大的几家大茶厂靠着精制的六堡熟茶还在苦撑市场,保存着六堡茶一脉传承的香火不断之外,原产地的六堡茶因为生产成本高而惨遭淘汰,大量茶山被荒废或改种八角、湿地松等。到1987年,六堡乡全面停止向梧州茶厂提供茶叶,六堡茶农也不再以种茶为业。
1990年代后期,藉着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在全国掀起的陈茶之风,六堡茶凭着早已被世人熟识的“越陈越香”的特性(早在晚清民国年间,香港的茶庄茶楼就以“远年六堡”、“不计年”等为广告招牌招徕顾客了),重新又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在热心茶人们接连数年不遗余力的推广宣传之下,六堡茶文化不但在当年的热销地区家喻户晓,在国内也广为人知,完全改变了当年作为侨销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格局,成为中国茶文化中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